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适合湿热体质患者喝,如果体质不适合,则会出现土茯苓越喝湿气越重的现象。此外,用量错误、生活习惯不佳、饮食不好、用药时间不当等,也会导致土茯苓越喝湿气反而越重。为了保证土茯苓的药效,建议调整体质、适量使用、保持规律生活、注意饮食搭配、选择合适的饮用时间等。
1.体质不适合
土茯苓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湿热患者相对适合喝。如果患者本身体质偏寒或脾胃虚寒,长期或大量喝土茯苓则会导致寒凉之气积聚,损伤阳气,使湿气更难排出。
建议根据个人体质调整治疗方案,如果为湿寒体质,应遵医嘱使用人参健脾丸、附子理中丸、藿香正气合剂等药物,帮助散寒化湿。平时可以适量吃些温热性质的食物,比如生姜、红枣等,有助于阳气的生发。
2.用量错误
虽然土茯苓可以利湿,但是过量喝会耗损脾胃之气,导致脾胃虚弱,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得湿气难以排出,甚至加重湿气,患者常会伴有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等症状。
建议患者严格按照医嘱喝土茯苓,避免过量用药,同时也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便按照医嘱及时调整药物用量。
3.生活习惯不佳
缺乏运动、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过度劳累等因素会影响人体水湿的正常代谢,即使是喝土茯苓,也会出现湿气越来越严重的现象。
平时应保持规律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同时定期进行散步、跑步等运动锻炼,保持生活环境的干燥舒适。
4.饮食不好
在喝土茯苓的同时,如果患者饮食习惯不好,比如经常吃冷饮、冰激凌等寒凉食物,肥肉、甜品等油腻,难消化食物等,也会影响到脾胃的正常运行,进而影响土茯苓的疗效,使得人体内湿气持续加重。
日常可以选择吃菠菜、青菜、黄瓜、苹果、蛋类等清淡食物,还可以适量吃陈皮、薏米等有一定祛湿作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疗效。
5.用药时间不当
脾胃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食物,饭后立即喝土茯苓容易干扰脾胃的正常消化过程,从而降低土茯苓的药效,影响祛湿效果。
通常建议在饭后约0.5-1小时再喝土茯苓,此时食物已经部分消化,脾胃的负担相对较轻,药物也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土茯苓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对于已知对土茯苓或其成分过敏的人群,应避免喝;阴液亏损者也不宜喝,以防消耗体内的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