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特殊类型的黄疸等类型。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约持续一个月。其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相应日龄、胎龄胆红素值上限,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吃奶正常,除黄疸外无其他异常表现。这种黄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而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不足,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则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出现过早,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二是胆红素值上升速度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三是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仍不退,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四是黄疸程度重,胆红素值超过相应日龄、胎龄胆红素值上限,或胆红素值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五是可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精神萎靡、嗜睡、拒奶、烦躁、尖叫、抽搐等。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等有关,常见于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感染、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等疾病。
3.特殊类型的黄疸
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黄疸,如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与母乳喂养不足有关,通过增加母乳喂养频率和量可缓解;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有关,一般预后良好,但如果胆红素值过高,也需要适当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