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床萎缩即牙龈萎缩,主要是增龄性变化、牙周炎、刷牙不当、不良修复体、全身因素等原因引起的。
1.增龄性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都会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化,牙龈也不例外。牙龈会逐渐变得菲薄,牙槽骨也会发生吸收,从而导致牙床萎缩。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加速发展。
2.牙周炎
这是导致牙床萎缩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牙周炎是由于牙菌斑中的细菌及其产物长期刺激牙龈,引起牙龈炎症和牙槽骨吸收。炎症会导致牙龈红肿、出血、退缩等症状,牙槽骨吸收则会使牙根逐渐暴露,加重牙床萎缩。
3.刷牙不当
长期使用过硬的牙刷、横刷法刷牙或刷牙过度用力等,都可能损伤牙龈,导致牙龈退缩。这种情况下的牙床萎缩通常是局部的,且与刷牙习惯密切相关。
4.不良修复体
不合适的假牙、烤瓷牙等修复体,如果边缘不密合或对牙龈造成压迫,也可能引起牙龈炎症和退缩。
5.全身因素
一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可能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加牙床萎缩的风险。此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等也可能导致牙龈增生或萎缩。
为了预防和治疗牙床萎缩,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包括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及时发现和治疗牙周炎等疾病;避免使用过硬的牙刷和横刷法刷牙;选择合适的修复体,并注意其维护;对于全身疾病患者,要积极治疗疾病,控制病情发展。如果已经出现了牙床萎缩,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