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通常可分为胃黏膜炎症阶段、胃黏膜糜烂阶段、胃溃疡阶段、胃黏膜萎缩阶段、肠上皮化生阶段、不典型增生阶段、胃癌阶段这7个阶段。
1.胃黏膜炎症阶段
胃黏膜炎症阶段是胃病的早期表现,胃黏膜受到各种刺激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影响,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腹胀等。
2.胃黏膜糜烂阶段
炎症进一步发展,导致胃黏膜出现表浅的破损,即糜烂。此时症状可能会加重,如疼痛较明显、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
3.胃溃疡阶段
胃黏膜的破损加深,形成溃疡,溃疡面较糜烂更大且更深。患者会有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痛,常于进食后加重。
4.胃黏膜萎缩阶段
长期的炎症刺激可导致胃黏膜萎缩变薄,胃腺体减少,分泌功能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5.肠上皮化生阶段
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替代,这是一种癌前病变,但并非一定会发展为癌症。
6.不典型增生阶段
分为轻、中、重度,重度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需要高度重视和密切监测。
7.胃癌阶段
如果上述病变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最终可能发展为胃癌,出现胃痛、消瘦、黑便等症状。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的胃病发展过程可能不同,并非都会经历所有阶段,且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阻止病情进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