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即发热,婴儿打了疫苗后发热可能和免疫系统反应、环境温度、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抗感染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1、免疫系统反应
疫苗中含有的抗原成分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体产生期间,可能会形成免疫反应,出现发热症状。
上述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发热在38.5℃以下,一般无需进行特殊处理。但是,如果发热在38.5℃以上,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退热。
2、环境温度
如果婴儿处于高温、闷热的环境,容易造成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现象。
一般情况下,通过调整环境温度,及时开窗通风等,即可促进体温的下降。同时,进行温水擦拭,能够帮助带走身体内一部分的热量。
3、继发感染
接种疫苗期间,免疫力较弱,如果受到病原体感染,可能会引起发热。
应注意多休息,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如果发热在38.5℃以下,可以通过温水擦拭、使用退热贴等方法进行降温。如果发热在38.5℃以上,可以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进行退热;明确为细菌感染时,需要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头孢克洛等药物达到抗感染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