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垢炎的病因为运动损伤、姿势不当、外伤、细菌感染、血管异常等,常见治疗方法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理疗等。
一.原因
1.运动损伤长时间进行剧烈或重复性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当运动过度或用力不当时,可能导致骨骼周围的肌肉受到拉伤,并容易使骨骺被过度摩擦而产生无菌性炎症。这种情况在青少年中尤为常见,因为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骺尚未完全闭合,容易受到运动损伤的影响。
2.姿势不当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姿势,如驼背、持续弯腰等,会导致相应的骨骺区域出现劳损并伴有炎症。这种劳损是由于骨骺部位的软组织反复受到牵拉、磨擦和挤压,造成局部充血、水肿,进而形成无菌性炎症。
3.外伤骨头受到外伤,如暴力捶打、压迫或跌倒碰撞等,可能会引起骨折或骨骺受损,从而引发骨骺炎。外伤不仅可以直接损伤骨骺,还可能通过牵拉或压迫导致骨骺周围的软组织受损,进而引发炎症。
4.细菌感染当自身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导致细菌感染。如果感染扩散到骨骺区域,就可能引起骨骺炎。这种情况在手术感染或骨骺部位开放性外伤后尤为常见。
5.血管异常部分人群可能存在血管生长异常或血管栓塞等问题,这会导致骨骺周围的血液循环不良,进而引起局部缺血。长时间的缺血会导致骨骺坏死,并形成骨骺炎。此外,内分泌紊乱也可能诱发骨代谢异常,与骨骺炎的发病有关。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休息是骨骺炎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患者需避免使用受损伤的肢体继续活动,以减少对骨骺部位的刺激和负荷。局部热敷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缓解疼痛。日常还需佩戴护膝、护踝等,以保护关节,减少过度活动和负荷。
2.药物治疗布洛芬、双氯酚酸、吲哚美辛等药物具有消炎、止痛作用,适用于疼痛难忍的患者。对于病变处炎症反应严重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治疗,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甲泼尼松等。但需注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3.手术治疗如果骨骺周围形成异常钙盐沉积,形成骨桥,且上述治疗手段无效,可能需要进行骨桥清除术,以清除发炎的组织或骨桥。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骨盆截骨术、桡腕关节融合术等,适用于不同部位的骨骺炎且病情严重的患者。
4.理疗如红外线照射、磁疗、针灸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缓解疼痛。
骨骺炎的病因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预防和治疗骨骺炎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