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坏死,主要症状是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预防措施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病因:
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阻塞血管。
其他因素包括冠状动脉痉挛、栓塞、炎症、心肌病等。
2.症状:
典型症状是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可向左肩、左臂、颈部或下颌部放射,持续时间较长,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其他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乏力等。
部分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尤其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
3.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心梗最常用的方法,可出现特征性的ST段抬高或压低。
心肌酶学检测: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等,可升高提示心肌梗死。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可评估心脏功能和血管情况。
4.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吸氧、监护等。
药物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溶栓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置入支架开通血管。
搭桥手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或复杂情况。
5.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定期体检: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问题。
6.注意事项:
怀疑心梗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前往医院,以免延误病情。
患者应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守医嘱,按时服药。
定期复查,监测心脏功能和病情变化。
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如果出现疑似心梗症状,应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对于减少心梗的发生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