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症状包括口腔黏膜发红、疼痛、肿胀,表面覆盖白色斑块,可伴有口干、烧灼感、味觉减退等,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等。
1.症状
口腔念珠菌病的症状包括口腔黏膜发红、疼痛、肿胀,表面可能覆盖有白色的斑块或膜,这些斑块不易擦掉,强行去除后可能会留下出血的创面。此外,还可能伴有口干、烧灼感、味觉减退等症状。
2.病因
口腔念珠菌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这种真菌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等部位,当人体免疫力下降、口腔卫生不良、使用抗生素等情况下,念珠菌会过度生长,引发感染。
3.治疗方法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通常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克霉唑等,涂抹在口腔病变部位。全身治疗则可能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口服或注射。此外,保持口腔清洁、避免使用抗生素等也有助于治疗口腔念珠菌病。
4.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均衡饮食,提高免疫力等都有助于预防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念珠菌病在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较为常见,对于这些人群,如果出现口腔黏膜病变,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如果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口腔念珠菌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