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柴胡和北柴胡均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都可入药,且都有清虚热、除疳热的功效,但在来源、性状、功效、主治、禁忌、现代研究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
1.来源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北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2.性状
银柴胡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5~2.5cm。表面浅棕黄色至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从凹陷处折断可见砂眼。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狭,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北柴胡根呈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
3.功效
银柴胡的主要功效为清虚热,除疳热;北柴胡的主要功效为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4.主治
银柴胡主要用于治疗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等;北柴胡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
5.禁忌
银柴胡的禁忌尚不明确;北柴胡的禁忌为
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7.现代研究
银柴胡的现代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主要成分包括甾体皂苷、黄酮、多糖等,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炎、抗病毒等作用;北柴胡的现代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主要成分包括柴胡皂苷、挥发油、多糖等,具有解热、抗炎、抗病毒、保肝、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抗肿瘤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