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其症状有腹泻、腹痛、呕吐、发热、全身症状等,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和中医治疗。
一.症状
1.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10次以上,大便呈脓血样或黏液脓血样。
2.腹痛腹痛多位于脐周或左下腹,呈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3.呕吐部分患儿可伴有呕吐。
4.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可伴有寒战、惊厥等症状。
5.全身症状患儿可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全身症状。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4~6小时,但不禁水,待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饮食。
2.药物治疗可遵医嘱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等。同时,可给予蒙脱石散、双歧杆菌等药物,以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黏膜。
3.对症治疗如患儿出现高热,可给予湿敷额头或布洛芬等药物降温;如出现惊厥,可给予地西泮、苯巴比妥等药物止惊。
4.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小儿痢疾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推拿、针灸等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痢疾病情变化较快,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性脑病等并发症。因此,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患儿出现高热、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患儿的粪便应进行消毒处理,以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