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的主要原因包括解剖因素、腹内压增加、盆底组织软弱、内痔Ⅲ期、局部炎症刺激及其他因素等。
1.解剖因素
幼儿发育不良、年老体衰、营养不良或内痔、肛直肠息肉等疾病,均可导致肛提肌和盆底筋膜发育不全、萎缩,不能支持直肠固定。
2.腹内压增加
如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等因素,均可致腹压升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3.盆底组织软弱
营养不良或身体虚弱,使盆底组织不能支持直肠固定,也易发生脱肛。
4.内痔Ⅲ期
内痔经常脱出,可刺激肛门括约肌,使其逐渐失去弹性而松弛,并导致对直肠的牵拉固定作用逐渐减弱,最终发生脱肛。
5.局部炎症刺激
肛窦炎、直肠炎等肛肠炎症,可刺激肛管直肠,使肛窦、肛腺导管及肛腺分泌功能发生异常,导致肛管直肠炎。炎症若蔓延、扩散到直肠,可使直肠黏膜发生炎症、坏死,最终导致脱肛。
6.其他因素
除以上原因外,分娩时会阴侧切、会阴撕裂等,若处理不当,也可导致直肠前壁向下移位,发生脱肛。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蹲便、久坐等,以预防脱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