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患者憋大便可能会导致内痔或混合痔脱出、贫血、肛裂、肛乳头炎、肛窦炎等危害。
1.内痔或混合痔脱出
长时间憋大便可能导致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内痔或混合痔脱出是内痔或混合痔的常见症状之一。内痔或混合痔脱出是指内痔或混合痔的痔核从肛门内脱出,内痔或混合痔脱出的程度可分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内痔或混合痔脱出的症状主要包括肛门肿物脱出、肛门坠胀、肛门疼痛、便血等。
2.贫血
痔疮患者长期憋大便,可能会导致排便困难,从而引起肛裂。肛裂后,患者往往会因为疼痛而不敢排便,进一步导致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变得干结,更难以排出。如此反复,就容易形成习惯性便秘。习惯性便秘会使腹压持续增高,刺激下腔静脉,使直肠肛门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发痔疮。此外,长期憋大便还可能导致肠道内的毒素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对身体造成危害。
3.肛裂
憋大便可能导致排便时过度用力,从而引起肛裂。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常引起肛门疼痛。肛裂初期,创面新鲜,容易愈合。如果不及时治疗,肛裂会逐渐发展为陈旧性肛裂,增加治疗难度。
4.肛乳头炎
肛乳头炎是指肛乳头因粪便和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而肥大。肛乳头炎初期,肛门有坠胀感,排便时因粪便刺激肛乳头而引起疼痛,排便后疼痛可自行缓解。肛乳头炎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肛门瘙痒、潮湿等症状。
5.肛窦炎
肛窦炎是指肛窦发生的炎症,常与肛乳头炎并发。肛窦炎的主要症状是肛门下坠感、疼痛、肛门瘙痒等。
如果出现便秘症状,应及时就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痔疮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肛门清洁卫生,避免久坐久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