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CPR)的黄金救援时间是心脏骤停发生后的4-6分钟,是基于大脑耐受缺血缺氧的时限、细胞能量消耗、全身器官的继发损伤、抢救成功率以及心肺复苏的时效性等多个医学角度的综合考虑。
1.大脑耐受缺血缺氧时限
人类大脑通常只能耐受4-6分钟的缺血、缺氧时间。心脏骤停后,大脑是最脆弱的器官,迅速出现缺血、缺氧状况。如果未能在4-6分钟内恢复血液循环,大脑将遭受不可逆的损害。
2.细胞能量消耗
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出现不可逆性损害;6分钟后,ATP(三磷酸腺苷)和糖原基本消耗完毕。此时即使心肺复苏成功,也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性损伤。
3.全身器官的继发损伤
虽然大脑是最为关键的器官,但全身器官在缺氧状态下也会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心脏骤停后,血液供应全身各个器官,尤其是肾脏、肝脏、肺部等器官功能会迅速下降。缺血缺氧时间超过6分钟会导致这些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引发多脏器衰竭,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4.抢救成功率
在黄金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抢救成功率明显下降,且容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痴呆、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等,甚至可能变为植物人状态。
5.心肺复苏的时效性
心肺复苏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血液循环和通气,以维持生命。在黄金救援时间内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一旦错过这一时间段,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胸外按压时,需确保按压位置正确(胸骨下半部),按压深度至少为5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如果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也应该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可以通过电击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尤其对室颤和室性心动过速较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