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的整个病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其临床表现如下: (1)黄疸前期从患者开始有症状到出现黄疸这段时间,约为数日至2周.起病时患者常感畏寒,发热,体温38℃左右,少数患者可持续高热数日.更为突出的症状是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尤其厌恶油腻食物,上腹部堵胀满闷,尿黄似浓茶水,大便较稀或便秘.在这阶段因个体差异,患者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应特别注意,如有的患者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类似感冒.有些患者可伴关节酸痛而被误认为风湿病.也有少数人有剧烈腹痛而误认为急腹症.还有少数人可出现等麻疹.此期中末,查体可发现肝区叩击痛及压痛,半数以上患者肋缘下可触及肝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阳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抗—HBcIgM)阳性.此期患者的血液,大小便,呕吐物中均含有大量肝炎病毒,因而有很强的传染性。(2)黄疸期患者巩股(白睛部分),皮肤及粘膜黄染,于数日到2周达高峰.此时发热渐退,消化症状却进一步加重.肝脏肿大压痛,约10%—35%的患者脾脏亦肿大并能触及.血象白细胞正常或稍偏低,肝功能试验明显异常,血清胆红素在17微摩尔/升(1.0毫克见)以上。此期一般约持续2-6周。(3)恢复期黄疸渐消退,症状逐步消失,肝,脾肿大日渐回缩,肝功能趋向恢复直至正常,为期约4周。
意见建议:淤胆型肝炎时黄疸虽深,但患者一般情况往往较好,只有当持续黄疸,或黄疸急剧增高时,病情加重或引起胆汁性肝硬变的后果。大多数乙肝患者黄疸加深与肝细胞坏死程度相平行,黄疸越深,临床症状越重,病情可向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发展.在婴幼儿,急性乙肝大多发展为慢性,但是在成人则80%以上能够彻底痊愈。至今也未证实肝炎会遗传,但有可能传染,肝炎病者的子女,肝炎发生率显著增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通过家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染所致。肝炎病毒在血液、唾液、汗液、精液、月经分泌物、乳汁及尿、粪等均存在,污染周围环境及物品而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