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轻微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等,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
肝性脑病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轻微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例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应答尚准确,但吐词不清且缓慢。可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多数正常,此期历时数天至数周,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分为五期:
1.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例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应答尚准确,但吐词不清且缓慢。可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多数正常,此期历时数天至数周,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
2.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前一期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对时、地、人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动作,如穿衣、系扣不灵便,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等。多有睡眠时间倒错,昼睡夜醒,甚至有幻觉、恐惧、狂躁,而被看成精神病。此期患者有明显神经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挛及Babinski征阳性等,此期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
3.三期(昏睡期):患者大部分时间呈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醒时尚可应答,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腱反射亢进,肌张力高,锥体束征常阳性,脑电图异常。
4.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尚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和换气过度。脑电图明显异常。
5.五期(终末期):昏迷持续状态,神志完全丧失,此时患者各种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电静息,提示患者病情危重,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肝性脑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调整: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避免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蛋类、奶制品等。多吃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氨的吸收。
2.避免诱因:避免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放腹水、过度利尿、使用镇静催眠药等,这些因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
3.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血氨等指标,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5.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6.避免饮酒: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
总之,肝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休息,避免诱因,定期复查,保持心情愉悦,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