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可通过饮食、中药、针灸、推拿、运动等中医方法治疗,日常还需注意休息和心情舒畅。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多发生于体型消瘦、腹壁松弛者。中医认为,胃下垂是由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治疗胃下垂应从调理脾胃入手,以下是一些中医治疗方法。
1.饮食调理
饮食应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馒头、鱼肉、鸡肉等。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及过酸、过甜的食物。
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过度饥饿。
2.中药治疗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胃下垂。
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的胃下垂患者。
3.针灸治疗
针刺:取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的针法,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艾灸:取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用艾条灸20~30分钟,每日1次。
4.推拿治疗
摩腹:患者取仰卧位,用手掌在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推背:患者取俯卧位,用手掌在背部自上而下推擦,以皮肤微红为度,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5.运动治疗
腹肌锻炼:患者可进行仰卧起坐、俯卧撑、平板支撑等运动,以增强腹肌力量。
腹部按摩:患者可在晨起或睡前,将双手搓热后按摩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20~30次,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摩20~30次。
需要注意的是,胃下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紧张、焦虑。如果胃下垂症状较为严重,或经上述治疗方法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治疗。同时,服用中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