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病肺气虚耗证的主要症状为喘促短气、气怯声低、自汗畏风等,主要病机为肺气亏虚、宣降无权或肺虚卫外不固,治疗时应补益肺气、养阴清热。
喘病肺气虚耗证的主要症状是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脉细数或软弱。其主要病机为肺气亏虚,宣降无权,或肺虚卫外不固,故治疗时应补益肺气,养阴清热。
以下是根据喘病肺气虚耗的中医辨证论治为你提供的治疗建议:
肺气虚耗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脉细数或软弱。治法:补肺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肺脾气虚证: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咳痰无力,声低自汗,或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弱。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平喘。方药:补肺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肾不纳气证: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疲,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脉沉弱;或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弱。治法:补肾纳气。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喘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诱因: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寒冷空气刺激、避免剧烈运动等。
饮食调摄: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可多食用一些具有补肺益肾作用的食物,如核桃、杏仁、百合、梨等。
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起居有常: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预防感冒。
劳逸适度: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喘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调养。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调摄,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