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包括超声检查、血常规检查、血β-HCG检查等。
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14~30岁的年轻女性,因此,又被称为“青春杀手”。那么,黄体破裂有哪些诊断方法呢?
黄体破裂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
1.病史:患者多有月经周期后半段突发下腹部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性生活史或剧烈运动史。
2.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可逐渐加重,疼痛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肛门坠胀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3.体征:下腹部可有压痛、反跳痛,宫颈举痛或摇摆痛,后穹隆饱满,触痛等。
4.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可发现卵巢内有黄体囊肿,且周边有液性暗区,有助于诊断黄体破裂。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可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
血β-HCG检查:用于排除异位妊娠等其他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者,诊断可能较为困难,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此外,对于怀疑黄体破裂的患者,应尽快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黄体破裂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于有性生活史或剧烈运动后出现下腹部疼痛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