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肛裂的诊断包括肛裂三联征(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探针检查),还需与肛管溃疡、皮肤结核、肿瘤等鉴别,孕妇和老年人需特别注意。
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伤后形成的感染性溃疡,常发生在肛管后中线上,多见于中年人,儿童也可发生,老年人较少见。肛裂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疼痛、便血和便秘。那么,慢性肛裂怎么诊断呢?
1.肛裂三联征:
肛门指诊:可触及肛裂的“前哨痔”、肛乳头肥大、肛瘘内口。
肛门镜检查:可见肛管裂口。
探针检查:可明确括约肌间沟是否有肛裂。
2.鉴别诊断:
肛管溃疡:溃疡边缘不整齐,基底深,灰白色,有触痛。
肛管皮肤结核:溃疡较深,边缘潜行,基底有脓性分泌物,可找到结核杆菌。
肛管肿瘤:溃疡边缘硬,基底有触痛,活检可确诊。
3.特殊人群:
孕妇:肛裂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怀孕后期。由于孕妇的腹压增加,容易导致肛裂。诊断时需要注意肛裂的位置和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其他肛肠疾病。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肛裂的发生率也较高。老年人的肛裂往往合并有其他肛肠疾病,如痔疮、肛瘘等。诊断时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总之,慢性肛裂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对于疑似肛裂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