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房结病变、迷走神经兴奋、药物影响、全身性疾病等均可导致窦性心动过缓。
1.窦房结病变
如窦房结退行性变、缺血、炎症、纤维化等,可导致窦房结起搏功能障碍,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2.迷走神经兴奋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时,可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如深呼吸、按压眼球、刺激咽部等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窦性心动过缓。
3.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胺碘酮等,可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导致窦性心动过缓。
4.全身性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贫血、低氧血症、低温、阻塞性黄疸等,可影响窦房结的起搏功能和传导功能,导致窦性心动过缓。
5.其他
颅内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代谢性疾病等也可导致窦性心动过缓。
对于窦性心动过缓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如果没有症状,且心率不低于50次/分,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有症状,或心率低于50次/分,或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等,可能需要安装起搏器治疗。
此外,对于运动员、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或睡眠状态下,窦性心动过缓可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怀疑有窦性心动过缓,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