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想上厕所可能是生理因素引起的,也可能与膀胱炎、尿路结石、神经性尿频、急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原因有关。
1、生理因素
如果人体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或是吃含水量较多的食物,比如西瓜、哈密瓜、西红柿等,且精神较为紧张、天气寒冷等,可能会导致排尿次数增多,会老是想上厕所。此种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危害,所以不必担心。
2、膀胱炎
如果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接触被污染的浴盆、浴缸、毛巾等物品,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并发生泌尿道上行感染,会引起膀胱炎,患者会老是想上厕所,还可伴有尿急、排尿疼痛、膀胱区疼痛等临床表现。
膀胱炎的患者一般在经过积极的对症治疗后疾病预后较好,患者不必焦虑、紧张。在平时应该多饮水、勤排尿,有助于冲刷尿道。
3、尿路结石
如果患者不经常饮水、经常憋尿、不注意个人卫生,经常发生尿路感染,或者长期服用氨苯蝶啶、乙酰唑胺、维生素D等药物,可导致机体代谢异常和尿液成分异常,使尿液中形成结石晶体。由于尿路结石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患者会出现老是想上厕所、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
尿路结石的患者应该积极就医干预,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尿路梗阻、肾积水等不良后果。
4、神经性尿频
神经性尿频的患者多是因为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对排尿中枢抑制能力减弱,且膀胱神经支配功能失调,进而引起尿频。当患者焦虑、紧张、压力大等时,尿频症状会进一步加重,所以会老是想上厕所。
神经性尿频患者在经过恰当的治疗后预后良好,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太大危害。
5、急性胃肠炎
发生急性胃肠炎后炎症因子以及肠道分泌物可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导致患者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便意频繁,所以会老想上厕所。
急性胃肠炎只要及时干预,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预后一般较为良好,患者无需过度担忧。
6、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病情处于活动期时炎症反应会对结肠黏膜产生刺激,使其分泌出大量炎性分泌物,从而造成腹泻、里急后重,使患者老是想上厕所。
患者应及时就医干预,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病情延误引发消化道出血、中毒性巨结肠、急性肠穿孔等疾病。
老是想上厕所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也不排除有膀胱肿瘤、结直肠肿瘤等疾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