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
可能由心肌病变,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导致心肌受损,影响其收缩力;也可能因心脏负荷过重,如长期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引起。各种心脏疾病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都可能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
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尤其是活动后加剧,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甚至急性肺水肿;还会有乏力、疲倦、水肿等表现。以上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日常活动受限。
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心脏超声、心电图、血液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判断。心脏超声对于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能明确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状态。
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如控制血压、改善心肌缺血等;使用药物改善心脏功能,如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改善心室重构;严重者可能需要心脏移植等手术治疗。同时,患者的自我管理也至关重要,如限制钠盐摄入、适量运动、避免感染等。
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基础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尽管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心力衰竭仍然是导致患者死亡和再住院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长期的随访和管理。
总之,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重大威胁。早期诊断、规范治疗以及患者的良好自我管理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