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重要的十二经络,也称为十二经脉,是构成人体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具有特定的循行路径和生理功能,主要分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
1.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主要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与肺脏相连,具有宣肺理气、止咳平喘等作用。
2.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主要循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与大肠相连,具有通肠导滞、清热解毒等作用。
3.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循行于下肢外侧前缘,与胃相连,具有健脾和胃、促进消化等作用。
4.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主要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与脾脏相连,具有健脾化湿、统摄血液等作用。
5.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与心脏相连,具有养心安神、通络止痛等功效。
6.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于上肢外侧后缘,与小肠相连,具有通利小便、清热降火等功效。
7.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下肢外侧后缘,与膀胱相连,具有通利小便、清热解毒等功效。
8.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循行于下肢内侧后缘,与肾脏相连,具有滋养肾阴、温补肾阳等功效。
9.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循行于上肢内侧中间,与心包络(即心包)相连,有保护心脏、缓解心痛等作用。
10.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于上肢外侧中间,与三焦(即上、中、下三焦的合称)相连,具有通调水道、疏通气机等作用。
11.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循行于下肢外侧中间,与胆相连,具有疏肝利胆、清利头目等作用。
12.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循行于下肢内侧中间,与肝脏相连,具有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