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狂犬疫苗仍有可能发病,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全程接种,或者接种的剂量、方法不正确,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来有效抵御病毒。比如,有些人在被咬伤后拖延接种时间,错过了最佳的免疫时机。
不同个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存在差异。少数人可能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的特点,无法产生有效的抗体应答,从而不能有效抵抗病毒入侵。这可能与遗传因素、基础健康状况等有关。
被咬伤后的伤口处理非常重要。如果伤口没有得到及时、彻底的清洗和消毒,病毒可能在局部大量繁殖,即使后续接种了疫苗,在抗体产生之前病毒可能已经侵入神经系统。比如,仅简单冲洗而没有进行规范的消毒操作。
此外,如果是非常严重的多处咬伤、撕裂伤,或者是被发病动物直接咬伤头面部等靠近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病毒可能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体内,增加发病风险。
虽然这种情况极其少见,但如果疫苗本身存在质量缺陷,也可能影响免疫效果。
为了尽量降低发病风险,在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进行正确的伤口处理,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狂犬疫苗的接种,并严格遵循接种程序。同时,要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