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的结构主要包括外层结构(巩膜、角膜)、中层结构(虹膜、瞳孔、睫状体、脉络膜)和内层结构(视网膜、黄斑区、视神经乳头、玻璃体)。
1.外层结构
巩膜位于眼球最外层,由坚韧的白色纤维组织构成,为眼球提供坚实的保护壳,同时与眼内的睫状体和脉络膜相连,维持眼球的形状和稳定性。
角膜为透明的前部覆盖物,位于巩膜前方,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屏障。角膜富含神经末梢,对触觉极为敏感,同时其特殊的曲率有助于光线聚焦,是形成清晰视觉的关键。
2.中层结构
虹膜位于角膜后方,是一层含有色素的薄膜,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来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量。瞳孔的大小变化由虹膜上的肌肉控制,以适应不同光照条件。
瞳孔实际上是虹膜中心的一个圆形开口,允许光线通过到达视网膜。瞳孔的大小直接影响视觉的清晰度和敏感度。
睫状体连接虹膜与脉络膜,内含睫状肌,负责调节晶状体的曲率,以实现对远近不同物体的清晰聚焦,即眼睛的调节功能。
脉络膜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为眼球提供营养和氧气,并吸收进入眼球的散射光线,减少光散射对视觉的干扰。
3.内层结构
视网膜位于眼球的最内层,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神经组织,其上布满了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主要负责日间视觉和颜色识别,而视杆细胞则对微弱光线敏感,主导夜间视觉。
黄斑区是视网膜上的一小块特殊区域,含有丰富的视锥细胞,尤其是中央的“中央凹”,是视力最为敏锐的地方,负责精确捕捉细节和颜色。
视神经乳头是视网膜上的一处无感光细胞的区域,为视神经纤维离开眼球进入大脑的地方,也被称为“盲点”,因为此处没有感光细胞,所以正常情况下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对应的视野区域。
玻璃体填充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透明胶状物,具有支撑视网膜、保持眼球形状以及帮助光线折射到视网膜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