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复杂且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它介于神经症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往往起病于青年早期,患病率在精神科病人中相对较高。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较大特征是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表现在多个方面。患者会体验到一种空虚和不安全感,缺乏自尊,同时又可能体验到兴奋感和全能感,情绪在两极间摇摆。患者对他人既依赖又充满敌意,人际关系在极端亲密和极端对立之间快速变化。除了上述核心特征外,边缘性人格障碍还常伴有冲动行为,患者控制情绪和耐受挫折的能力非常差,经常出现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如暴饮暴食、消费无节制、鲁莽驾驶等。在情感爆发时,还可能出现暴力攻击行为、自伤、自杀行为。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原因有关。
边缘性人格障碍无法自愈,预后欠佳,治疗较为困难。患者可能会因为严重的症状,比如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不稳定等问题,导致预后不理想。因此,患者需要遵医嘱积极用药,并进行心理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按时服药,时刻关注情绪变化。同时,家属可帮助患者认识自我,学会如何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学会如何忍受生活中某些无法避免的痛苦。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