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心肌病是指发生于妊娠最后1个月至产后5个月内的心肌疾病。
虽然经过多年研究,但围生期心肌病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易感性、血流动力学改变、激素水平变化、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心肌损伤和功能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有心悸、胸痛甚至心源性休克。心脏超声检查常显示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由于症状可能逐渐出现且容易与孕期正常不适混淆,早期诊断有时具有一定难度。
除了依据症状和心脏检查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表现的心脏疾病。如既往存在的心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的心脏损害等。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一系列的辅助检查对于明确诊断至关重要。
治疗包括休息、限盐、利尿、强心等改善心功能的措施。对于有心衰症状的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相应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在病情稳定后,仍需长期随访,关注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
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心脏功能可完全或部分恢复,但也有患者可能遗留心脏功能损害,甚至进展为慢性心力衰竭。再次妊娠可能增加复发风险。因此,对于有围生期心肌病病史的女性,再次妊娠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咨询,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