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手抖可能是精神因素、药物因素等原因所致,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帕金森病等病理性因素造成的。
1、精神因素
在精神紧张、恐惧、激动、极度疲劳等情况下,容易出现手抖的情况。但是通常在精神因素消除之后,手抖现象也随之消除,不必担心。
2、药物因素
如果长期服用氟桂利嗪、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药物,会造成大脑神经递质紊乱,引起血管扩张,从而出现手抖的情况,停药之后可以改善症状,无需过分紧张。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由于甲状腺腺体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导致机体代谢活动加快,神经、循环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常会引起心慌、手抖、烦躁、消瘦等症状。患者经过规范治疗通常预后良好,治愈率较高。但是如果没有积极干预,可能会导致多器官受累。
4、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有关。患者会出现手抖的现象,还会伴有动作缓慢、肢体僵硬、平衡障碍等症状。帕金森病暂时无法治愈,但是多数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后可以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如果持续不治疗,容易丧失自理能力,并出现褥疮、肺炎等并发症。
此外,35岁手抖也考虑和小脑出血、肿瘤等原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