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颜色可以辅助判断身体是否缺水,但是还需要结合饮食、药物、症状等因素综合判断。尿液颜色深黄,一般提示缺水。尿液颜色淡黄,一般提示不缺水。
1.缺水
如果没有大量吃橘子、橙子等水果,没有服用维生素B、左氧氟沙星片、罗红霉素胶囊等药物,也没有出现口渴、口唇干燥、头晕、头痛、心跳加快、尿量减少等症状,尿液颜色呈现深黄色,则提示机体缺水。
因为当身体缺水时,肾脏会增加对水分的重吸收,以减少水分的排出,此时尿液会被浓缩,其中的代谢产物浓度就会增高,使得尿液颜色加深,并且缺水程度越重尿液的颜色越深。
2.不缺水
如果尿液颜色呈现淡黄色,一般是由于尿液中的尿色素造成的,这是一种正常的代谢产物,可以让尿液呈现淡淡的黄色,此时提示身体不缺水,不用过于担心。如果近期吃了可能会影响尿液颜色的食物或者服用了相关药物,导致尿液颜色发黄,但是身体没有出现明显的缺水症状,也不用担心,一般在调整饮食或者停止服药后,尿液颜色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并不是身体缺水。
仅凭尿液的颜色不能直接判断是否缺水,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估,必要时去医院完善尿常规、泌尿系统B超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身体是否缺水。
长期缺水容易增加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几率,所以建议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天2000ml比较合适。同时多吃富含水分的食物,比如西红柿、西瓜、黄瓜等,对于预防身体缺水也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