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散寒的中药都有什么

管理员 2025-07-21 13:56:32 1

温中散寒的中药有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等。

1.附子

附子性大热,味辛、甘,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等。附子需要炮制后使用,炮制后的附子毒性降低,但仍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孕妇慎用附子;附子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2.干姜

干姜性热,味辛,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等。干姜的炮制方法有多种,不同炮制方法的干姜功效略有差异。炮姜长于温中止血、止呕;干姜偏于温中回阳。

3.肉桂

肉桂性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等。肉桂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4.吴茱萸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吴茱萸的用量不宜过大,孕妇慎用吴茱萸。

5.小茴香

小茴香性温,味辛,归肝、肾、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等。小茴香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6.丁香

丁香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丁香的用量不宜过大,孕妇慎用丁香。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温中散寒中药,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使用中药时需要更加谨慎,如有必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点赞
相关资源

温中散寒的中成药 2025-07-21

温中散寒的中成药有很多,比如附子理中丸、良附丸、小建中合剂等。1.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主要由附子、干姜、党参、白术、炙甘草等组成。具有温中健脾的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其中附子、干姜大热之品,能温阳散寒;党参、白术健脾益气。


温中散寒的中成药? 2025-07-21

  温中散寒的中成药,常用的有附子理中丸、小建中颗粒、温胃舒颗粒等。其中温胃舒颗粒是在附子理中丸的基础上加味而成的,其温中散寒的作用比较更强一些。而小建中颗粒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饴糖而做成的中成药,温中散寒的作用是三者之中最弱的,可以用于儿童或者体质比较


温中散寒的中成药有哪些? 2025-07-21

  温中散寒的中成药,主要包括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建中丸,小建中合剂、良附丸,香砂平胃散,以及香砂养胃丸等等。主要可以起到治疗脾胃虚寒造成的脘腹疼痛、呕吐,腹满腹痛,消化不良、纳差,以及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等。因为其中所含有的一些中药可以起到很好的养胃、温中


温中散寒的中成药? 2025-07-21

  温中散寒的中成药有桂附理中丸、人参健脾丸、四妙丸、附子理中丸等,其可以改善女性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小便清长、头晕目眩的病症,女性还可以在医嘱下服用木香顺气丸、金匮肾气丸治疗,也可以服用香砂养胃丸的,其有利于改善消化不良、疲乏无力、大便溏稀的症状。建议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