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项目,这些项目异常可能提示肝脏疾病,但结果异常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肝脏疾病。
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这两种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升高提示肝功能异常。
2.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分解后的产物,正常情况下经肝脏处理后随胆汁排入肠道。若胆红素代谢异常,可导致黄疸。
3.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
白蛋白由肝脏合成,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球蛋白则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异常可能提示肝脏疾病。
4.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
这两种酶在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含量较高,胆管梗阻或肝实质损害时可升高。
5.甲胎蛋白(AFP)
AFP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物,血清AFP升高常提示肝癌可能,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6.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场所,肝功能受损时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肝脏疾病,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饮酒、药物、疲劳等。此外,不同的肝脏疾病可能有不同的肝功能异常表现,因此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以及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同时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以保护肝功能。此外,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肝脏问题,保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