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穿刺的操作基本程序包括术前准备、患者体位、定位、消毒、局部麻醉、穿刺、抽液或注药、拔针和包扎。
1.术前准备: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术前评估,包括生命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医生:洗手、戴口罩、帽子,准备穿刺包、穿刺针、注射器、局麻药等。
2.体位:
患者:通常取半卧位或左侧卧位,背部垫枕,头向前倾。
3.定位:
医生:根据超声心动图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穿刺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胸骨旁第4肋间、心尖部、剑突下等。
4.消毒:
医生: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铺无菌巾。
5.局部麻醉:
医生:在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
6.穿刺:
医生:将穿刺针缓慢刺入心包腔,当针尖穿过心包壁层时有落空感,同时注射器内有回血。
7.抽液或注药:
医生:根据需要,抽取心包积液或注入药物。
8.拔针:
医生: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部位片刻,防止出血。
9.包扎:
医生: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部位,并用胶布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心包穿刺是一种有风险的操作,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脏压塞、血气胸等并发症。因此,在进行心包穿刺前,医生会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风险,并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心脏病、凝血功能障碍、感染等情况,心包穿刺可能会增加风险,需要谨慎选择。
总之,心包穿刺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