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2.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4.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
避免接触病人: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尤其是在发病期间。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通风换气。
加强锻炼: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接种疫苗:可接种手足口病疫苗,预防EV71型感染。
5.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足口病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止咳药等。同时,要注意保持患儿的口腔清洁,避免疼痛影响进食。患儿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