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肺炎预防针后发烧是常见不良反应,通常可自行恢复,若体温超过38.5°C或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免疫缺陷等人群需特别关注。
打了肺炎预防针后发烧是常见的不良反应,通常是由于疫苗激发了身体的免疫反应。如果体温不超过38.5°C,且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可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松解衣物、温水擦拭等,同时让孩子多饮水,多休息。一般1-2天后,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
如果体温超过38.5°C,或孩子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此外,还需要警惕其他感染的可能,如接种部位的感染等,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血常规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人群接种肺炎预防针后出现发烧的概率相对较高,且症状可能更为严重,需要特别关注:
患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人群;
患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肺病、肾病、糖尿病等的人群;
老年人;
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群。
如果孩子属于以上人群,或接种肺炎预防针后出现了高热、抽搐、意识不清等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总之,接种肺炎预防针后发烧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大多数情况下是自限性的,可通过物理降温或药物治疗等方法缓解。但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接种肺炎预防针后,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让孩子多喝水,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