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脑积水的治疗主要包括对因治疗、对症治疗(脱水治疗、营养神经治疗、康复训练)和手术治疗,需根据患儿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家长的配合也很重要。
外部性脑积水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多发生于出生后3个月至18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头围异常增大、前囟饱满、落日眼、抽搐、瘫痪等。目前,对于外部性脑积水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因治疗:针对引起外部性脑积水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如颅内感染、颅内出血、低血糖、低血钙等。
2.对症治疗:
脱水治疗: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利尿剂,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营养神经治疗:使用甲钴胺、维生素B1等营养神经药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康复训练:针对患儿的运动、语言、认知等方面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如脑积水进行性加重、出现脑疝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等。
需要注意的是,外部性脑积水的治疗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此外,家长还应注意患儿的营养和护理,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等。
总之,外部性脑积水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病因、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对于患儿的治疗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