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足口病原因

卢成瑜 2025-07-21 12:52:08 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出现在感染后的1-2周。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除此以外,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也会感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以下是关于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见问题解答:

1.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

患者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出现在感染后的1-2周。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除此以外,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也会感染手足口病。

2.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3.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疑似病人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患者鼻咽分泌物及唾液等应消毒处理。

4.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普通病例:主要给予对症治疗,如口腔疱疹导致疼痛可使用利多卡因凝胶涂口腔疱疹处,手足部皮疹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若瘙痒明显可外用炉甘石洗剂。

重症病例:需要及时收入重症监护病房,给予重症病例评分,密切监测病情,医护人员会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开通静脉通路,给予甘露醇降颅压、利巴韦林抗病毒、甲泼尼龙抗炎、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功能、机械通气等治疗。

5.手足口病的预后如何?

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一周内痊愈,少数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预后主要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治疗方法等有关。如果患儿病情较轻,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预后一般较好;如果患儿病情严重,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预后可能较差。

6.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7.手足口病的疫苗有哪些?

手足口病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手足口病疫苗有EV71型灭活疫苗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三价疫苗。

EV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

肠道病毒71型(EV71)三价疫苗:可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

手足口病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接种疫苗后仍有可能感染手足口病,但可以显著降低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发生风险。

8.手足口病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饮食宜清淡、温凉,避免过热、过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饮用白开水、淡盐水或果汁等。

避免食用生肉、生鱼、生虾等食物,以及油腻、油炸、烧烤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要消毒。

总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家长和老师需要加强对儿童的护理和管理,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及时发现和治疗患儿,以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和流行。

点赞
相关资源

手足口病好后掉指甲 2025-07-21

手足口病好后掉指甲原因有病毒感染、免疫反应、营养缺乏、甲床损伤等。1.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可能影响指甲的生长区域,如甲母质,导致指甲生长异常。在病毒感染期间,指甲床可能出现炎症反应,影响指甲的正常生长,从而在病愈后出现指甲脱落的情况。2.免疫反应手足口病会激发


手足口病疫苗有用吗 2025-07-21

手足口病疫苗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疫苗,它主要用于预防由特定肠道病毒(主要是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EV71病毒是导致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特别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手足口病疫苗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


手足口病病原学 2025-07-21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肠道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肠道病毒在湿热的环境中容易生存,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肠道病毒对高锰酸钾、漂白粉、甲醛和碘酒等消毒剂敏感,可以被这些物质灭活。但对乙醚、来苏、氯仿等消毒剂不敏感。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宝宝两岁了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2025-07-21

宝宝两岁了得了手足口病可以采取口腔护理、营养支持治疗、日常护理、降温处理、抗病毒药物治疗等措施。1.口腔护理使用无菌纱布蘸温盐水轻柔擦拭宝宝口腔黏膜,有助于缓解口腔疼痛、减少溃疡面积。2.营养支持治疗调整宝宝饮食结构,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酸性食物和饮品


手足口病第几天最危险 2025-07-21

临床上不存在手足口病第几天最危险的说明,但手足口病通常在发病后1-5天内较危险。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大多数情况下,手足口病症状轻微,可自行恢复,但在某些情况下,病毒可能会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和急


手足口病快好了还能扎乙肝疫苗吗 2025-07-21

手足口病快好时一般不建议接种乙肝疫苗。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在疾病发作期及接近康复但尚未完全康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体力下降、营养状况不佳、免疫力低下等情况。此时,如果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应答异常,不仅可能加重病情或不利


手足口病可以吹风吗 2025-07-21

手足口病患者可以适当吹风,但要避免直接吹冷风或长时间吹风。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溃疡,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患病期间,皮肤疱疹可能会有瘙痒、疼痛等不适。适当吹风可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室内病毒浓度,同时让


小孩手足口病的治疗 2025-07-21

手足口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中医治疗等。1.一般治疗避免交叉感染,直至症状消失后一周。患儿应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2.对症治疗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可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缓解口腔疼痛。保持皮肤清


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 2025-07-21

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精神不佳、皮疹与水疱、咳嗽与鼻塞等。1.发热手足口病初期通常伴随着高热,体温可能会超过38℃,并可能持续数天。这是机体对病毒入侵的免疫反应之一。2.精神不佳由于病毒的侵袭和发热的影响,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精神萎靡、疲倦乏力等症状。3.皮疹与


小儿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2025-07-21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主要有发热、口腔症状、手足症状,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精神萎靡、嗜睡、易惊、头痛等症状,小于3个月的婴儿和免疫功能缺陷患儿症状可能不典型,严重者可并发脑炎、脑膜炎、肺炎等,甚至死亡。预防手足口病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