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所致的全身性疾病,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原发性、中枢性和三发性甲减,其中原发性甲减最为常见,主要由自身免疫、手术、碘131治疗、甲状腺炎、碘过量、抗甲状腺药物等原因引起,中枢性甲减主要因垂体或下丘脑病变导致,此外,还有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甲减的症状与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程度和发生速度有关,主要表现为代谢率降低和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诊断主要依靠血清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测定和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治疗方法为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目标是将血清TSH、FT4恢复到正常范围。预后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
根据上文回答如下:
1.引起甲减的原因有哪些?
原发性甲减:由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引起的甲减,占全部甲减的95%以上。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可分为:
甲状腺性甲减:包括自身免疫损伤、甲状腺手术和碘131治疗后、甲状腺炎、碘过量、抗甲状腺药物等原因。
垂体性甲减:因垂体病变致TSH分泌减少引起的甲减。
下丘脑性甲减:因下丘脑病变致TRH分泌减少引起的甲减。
三发性甲减:是指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导致的外周组织中T3、T4减少,仅TSH降低。
中枢性甲减:因下丘脑或垂体疾病引起TSH分泌减少所致的甲减。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由于甲状腺激素在外周组织实现生物效应障碍引起的综合征。
2.各类型甲减的症状有哪些?
原发性甲减:多见于中年女性,男女之比为1:5-10。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怕冷、乏力、便秘、懒言少动、动作缓慢、浮肿等,面色苍白、皮肤干燥发凉、粗糙脱屑,毛发稀疏、眉毛外1/3脱落,腹胀、食欲减退、便秘,女性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闭经,男性出现阳痿、性欲减退。严重者可出现黏液性水肿昏迷。
中枢性甲减:起病隐匿,病情逐渐进展。多见于下丘脑或垂体肿瘤、下丘脑或垂体手术、放疗后,以及产后大出血等。除有原发疾病的表现外,主要表现为畏寒、乏力、纳差、便秘、腹胀、月经过多、性欲减退、毛发脱落等。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临床有甲减或甲亢的表现,或仅有甲状腺肿。
3.检查方法有哪些?
血清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原发性甲减患者TSH升高,T3、T4降低;中枢性甲减患者TSH降低或正常,T3、T4降低;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患者T3、T4升高,TSH降低或正常。
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有助于诊断桥本甲状腺炎引起的甲减。
甲状腺摄131I率:原发性甲减患者甲状腺摄131I率降低。
影像学检查:如甲状腺B超、CT等,有助于了解甲状腺的大小、形态、有无结节等。
4.如何治疗?
一般治疗:给予适量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至症状缓解。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增加营养。
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桥本甲状腺炎引起的甲减,可给予硒酵母等药物治疗;甲状腺手术或碘131治疗后引起的甲减,一般需要终身替代治疗。
5.治疗目标是什么?
临床甲减:血清TSH、FT4达到正常范围。
亚临床甲减:血清TSH升高,FT4正常,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当血清TSH大于10mIU/L时,需要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黏液性水肿昏迷:立即给予静脉注射L-T3,清醒后改为口服甲状腺片,逐渐过渡到维持剂量。同时给予保温、吸氧、抗感染等治疗。
6.预后如何?
原发性甲减:多数患者经有效治疗后,预后良好。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黏液性水肿昏迷等,危及生命。
中枢性甲减:预后取决于原发病的治疗效果。如果原发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中枢性甲减可能会缓解。如果原发病不能治愈,中枢性甲减可能会持续存在。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对甲状腺激素治疗反应良好,症状缓解;部分患者对治疗反应不佳,症状持续存在。
关键信息: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所致的全身性疾病。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原发性、中枢性和三发性甲减。原发性甲减最为常见,主要由自身免疫、手术、碘131治疗、甲状腺炎、碘过量、抗甲状腺药物等原因引起。中枢性甲减主要因垂体或下丘脑病变导致。此外,还有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甲减的症状与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程度和发生速度有关,主要表现为代谢率降低和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诊断主要依靠血清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测定和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治疗方法为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目标是将血清TSH、FT4恢复到正常范围。预后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