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分先天性、原发性和继发性三种类型,患者应避免食用含乳糖食物,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食物,并注意饮食均衡,同时及时就医。
乳糖不耐受是指由于小肠内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的以腹胀、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根据病因的不同,乳糖不耐受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小肠内乳糖酶的合成减少或完全缺失。这种类型的乳糖不耐受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症状,而且病情较为严重。
2.原发性乳糖酶缺乏:这是由于婴儿出生后,乳糖酶的活性逐渐下降所致。这种类型的乳糖不耐受通常在5岁左右开始出现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逐渐加重。
3.继发性乳糖酶缺乏:这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小肠黏膜损伤,使乳糖酶的活性降低或消失。这种类型的乳糖不耐受常见于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乳糜泻等疾病。
对于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食用含乳糖的食物,如牛奶、羊奶、冰淇淋、奶酪等。
2.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食物,如酸奶、乳糖酶处理过的牛奶、无乳糖的冰淇淋等。
3.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总之,乳糖不耐受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于患者来说,需要在饮食上加以注意,同时也需要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