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已上市的多款新冠疫苗在技术路线、接种程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均达到了监管标准及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技术标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得到了验证。
目前国内外已上市的多款新冠疫苗在技术路线、接种程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均达到了监管标准及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技术标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得到了验证。以下是常见新冠疫苗的分类及特点:
1.灭活疫苗:
技术原理:灭活疫苗是将培养扩增的活病毒通过理化方法灭活后,经系列纯化技术制备而成的疫苗。
接种剂次:2剂。
主要特点:疫苗的成分和天然的病毒结构比较相似,免疫应答也比较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疫苗比较稳定,能在2至8摄氏度的环境中保存两到三年,运输方便。
2.腺病毒载体疫苗:
技术原理:将新冠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蛋白)基因重组到复制缺陷型的人5型腺病毒基因内,基因重组腺病毒在体内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接种剂次:1剂。
主要特点:可以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黏膜免疫反应。接种后安全性好,无明显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无病毒核酸成分,不会造成病毒扩散。
3.重组亚单位疫苗:
技术原理:将新冠病毒的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基因重组到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基因内,在体外表达形成RBD二聚体,并加用氢氧化铝佐剂以提高免疫原性。
接种剂次:3剂。
主要特点:以新冠病毒S蛋白的RBD为靶点,与已有的亚单位疫苗相比,其抗原表位高度保守,能诱导机体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疫苗稳定性好,易于储存和运输。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新冠疫苗在接种年龄、接种程序、禁忌症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在接种疫苗前,应仔细阅读疫苗说明书,了解疫苗的相关信息,并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健康状况。此外,接种疫苗后仍需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戴口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