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局部治疗和手术治疗,儿童患者需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行鼓膜修补术,术后需定期复查。
慢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以下是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局部治疗
(1)鼓膜穿孔较小、中耳有传音功能者,可采用烧灼贴片、电凝贴片等方法,促进穿孔愈合。
(2)局部用药前,可先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彻底清洗外耳道脓液,然后用棉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净脓液,再使用抗生素滴耳剂。
3.手术治疗
(1)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2)中耳乳突炎反复发作者,应行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慢性中耳炎患者,若因鼓膜穿孔导致听力损失,应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行鼓膜修补术,以提高听力。此外,手术治疗后,仍需定期复查,观察听力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
温馨提示: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用药,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感染。同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如果出现耳部疼痛、流脓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