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HCC、ICC和HCC-ICC混合型三种,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有关,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治疗方法多样,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在我国HCC占到90%以上,ICC不到10%。
HCC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等密切相关。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乙肝、丙肝患者,长期酗酒者,有肝癌家族史者,以及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者等。
ICC相对少见,多发生在肝内胆管二级分支以下,与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胆道疾病有关。ICC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华支睾吸虫感染等。
HCC-ICC混合型则同时具有HCC和ICC的特点,其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等)。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肝癌筛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数量、肝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
总之,原发性肝癌的分类和诊断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综合判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