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的注意事项包括:评估患者、告知目的、准备物品、取左侧卧位、按无菌操作插入肛管、调节灌肠筒高度、缓慢灌入灌肠液、观察患者反应、拔出肛管后协助擦拭、保持左侧卧位或平卧位休息10-15分钟、整理用物并记录。特殊人群需特别小心,急腹症等患者不宜灌肠,灌肠前应了解过敏史。
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或给药的方法。以下是灌肠的注意事项:
1.灌肠前的准备:
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和肛门周围皮肤情况。
告知患者灌肠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准备灌肠所需的物品,如灌肠筒、肛管、润滑剂、卫生纸等。
2.灌肠中的操作: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暴露臀部。
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10-15厘米,固定肛管。
调节灌肠筒的高度,使液面高于肛门40-60厘米。
缓慢灌入灌肠液,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止患者腹胀或腹痛。
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灌肠后的处理:
拔出肛管后,协助患者擦拭肛门周围的分泌物。
让患者保持左侧卧位或平卧位休息10-15分钟,以利于药物吸收。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4.注意事项:
灌肠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灌肠液的温度应适宜,一般为39-41℃,避免过冷或过热。
灌肠筒内液面不宜过高,以免压力过大导致肠道穿孔。
肛管应选择粗细适中、质地柔软的,插入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肠道黏膜。
灌肠后应让患者尽量排便,以排出灌肠液和粪便。
特殊人群的灌肠注意事项:
孕妇、年老体弱、儿童等患者灌肠时,应特别小心,动作要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急腹症、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脏病等患者不宜灌肠。
灌肠前应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对过敏的药物应避免使用。
总之,灌肠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