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炎的病因包括感染、过敏、自身免疫等,症状主要有腹泻、腹痛等,检查方法有大便常规和培养、血液检查、结肠镜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劳累等。
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样便。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慢性肠炎的相关信息。
1.病因
感染因素:感染,是慢性肠炎最常见的病因。主要由于饮食不当,如暴饮暴食或食用过多的生冷、油腻食物,以及食物中的细菌、病毒感染等所致。
过敏因素:过敏性病变,也是慢性肠炎的病因之一。如对鱼、虾、蟹、牛乳等异性蛋白食物过敏,导致过敏性肠炎。
自身免疫:随着社会发展,医学的进步,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日渐提高,慢性肠炎也不例外。如溃疡性结肠炎,与自身免疫有关。
其他:此外,还可能与遗传、精神、物理等因素有关。
2.症状
腹泻:因炎症刺激所致,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重者可每1-2小时一次,甚至出现大便失禁。
腹痛:多为慢性,时轻时重,有时腹痛先于腹泻,有时伴有发热、恶心、腹胀等症状。
其他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等症。
3.检查
大便常规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有助于病因诊断。
血液检查:如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沉等,可了解贫血和炎症情况。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肠炎的主要方法,可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对炎症、溃疡、肿瘤等作出明确诊断。
4.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饮食调整、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等。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如抗生素、止泻药、解痉药、调节肠道菌群药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慢性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预防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及时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避免病情迁延不愈。
慢性肠炎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方案,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饮食、休息和心理调节,以促进病情的恢复。如果出现慢性肠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