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的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感染、饮食、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有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等,检查方法包括粪便检查、结肠镜检查、病理检查等,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预防方法包括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心情舒畅、加强锻炼、定期体检等。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等,常伴有消瘦、乏力等症状。病情轻重不一,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
1.病因
(1)感染:本病的主要病因是感染,与本病有密切关系的疾病有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
(2)饮食:长期的饮食不规律、进食过多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以及饮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可能导致慢性结肠炎的发生。
(3)免疫因素: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可导致结肠黏膜受损,进而引发炎症。
(4)遗传因素:部分患者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5)其他因素:如肠道动力异常、精神因素等,也可能参与慢性结肠炎的发生。
2.症状
(1)腹泻:是最主要的症状,轻者每天排便2~4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重者排便次数频繁,可多达数十次,大便呈水样、糊状,甚至带有脓血。
(2)腹痛: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下腹,多在进食后加重,排便后缓解。
(3)黏液便及脓血便:大便中可有黏液、脓血,严重者可有血水样便。
(4)里急后重:即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常伴有黏液。
(5)便秘:部分患者可出现便秘,排便困难。
(6)其他症状:还可能伴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3.检查
(1)粪便检查:可发现大便中有红细胞、白细胞,潜血试验阳性。
(2)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可观察结肠黏膜的病变情况,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
(3)病理检查:对可疑病变进行病理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4)其他检查:如X线钡剂灌肠检查、腹部超声、CT等,可帮助了解肠道其他部位的情况。
4.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3)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5.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较大影响。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