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咬后打蛋白仍可能得狂犬病,但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能降低发病风险,发病与否还与伤口处理、接种时间、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被狗咬了打蛋白仍有可能得狂犬病,但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能大大降低发病风险。
狂犬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被狗咬后,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被动免疫制剂,可直接中和体内的狂犬病病毒,起到预防狂犬病的作用。
然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并不能100%保证不发病。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狂犬病发病的情况:
1.伤口处理不当:如果伤口没有及时、正确地处理,病毒可能会通过伤口进入体内。
2.接种时间延迟: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接种时间对预防狂犬病的效果非常重要。如果接种时间延迟,病毒可能已经在体内复制,导致发病。
3.个体差异: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对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反应可能不同,有些人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因此,被狗咬后,除了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尽快就医:被狗咬后应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伤口的情况进行处理,并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2.注意观察: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后,应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3.避免饮酒和剧烈运动: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后,应避免饮酒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疫苗的效果。
总之,被狗咬了打蛋白仍有可能得狂犬病,但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能大大降低发病风险。被狗咬后,应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并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