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主要由原发性内口、瘘臂和继发性外口组成,中医称为肛漏。感染、手术、结核和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引发肛瘘,其主要症状有流脓、疼痛、瘙痒和全身症状。肛瘘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方法包括保持肛门清洁、防治便秘和腹泻、及时治疗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避免久坐久立等。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中医称为肛漏。肛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臂和继发性外口组成。内口大多位于齿线附近,多为一个,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
肛瘘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感染: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肛瘘。
2.会阴部手术:内痔注射、肛裂侧切等手术,因操作不当或术后感染,也可引起肛瘘。
3.结核:吞咽结核菌可引起肛周脓肿,导致肛瘘。
4.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等免疫系统疾病也可并发肛瘘。
肛瘘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流脓:周期性发作,时有时无,脓液多少不等,色黄而稠,有时有粪便流出。
2.疼痛:瘘管通畅无炎症时常不感疼痛,只感觉局部发胀和不适,行走时加重。
3.瘙痒:肛门周围皮肤因分泌物刺激,感觉潮湿瘙痒,可出现皮肤变色、表皮脱落。
4.全身症状:在急性炎症期和复杂性肛瘘反复发作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或伴有消瘦、贫血、体虚等长期慢性消耗症状。
肛瘘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其中,肛门指诊和肛门镜检查对肛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肛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保守治疗:适用于肛瘘初期,脓液不多的患者。可采用口服抗生素、中药坐浴、局部理疗等方法。
2.手术治疗:肛瘘一旦形成,保守治疗往往不能彻底治愈,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有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术、挂线疗法等。
肛瘘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持肛门清洁:便后清洗肛门,勤换内裤。
2.防治便秘和腹泻: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和腹泻。
3.及时治疗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防止感染后形成肛周脓肿和肛瘘。
4.避免久坐久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总之,肛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一旦发现应及时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预防肛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