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主要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两种类型,其发生与脑血管病变有关,常导致残疾甚至死亡,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
脑卒中主要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两种类型。
出血性脑卒中也叫颅内出血,就是通常所说的脑出血或脑溢血,比较常见的类型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急性期病死率为30%至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老化、吸烟等。另外,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血压突然升高,也可能引发脑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又叫脑梗死。其最常见的类型是脑血栓形成,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如果出现脑卒中的症状,如突然的面部、手臂或腿部麻木或无力,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视力出现问题,行走困难、头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等,应立即就医。在等待医疗救助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