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营养性贫血的主要病因包括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以及其他因素,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通过饮食调整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营养性贫血。
1.铁摄入不足
这是营养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婴儿如果没有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或者儿童挑食、偏食,都可能导致铁摄入不足。
2.铁吸收障碍
某些疾病或药物可能影响铁的吸收,如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感染、胃大部切除术后等。
3.铁丢失过多
如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等,长期慢性失血也会导致铁丢失过多,引起贫血。
4.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
维生素B12和叶酸是合成DNA必需的辅酶,缺乏时会导致细胞核发育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成熟,从而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蛋类、动物肝脏等;叶酸在绿色蔬菜、水果、酵母中含量较多。单纯的素食者、长期酗酒、肠道疾病等可能导致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
5.其他
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慢性肾脏病、恶性肿瘤等也可能导致营养性贫血。
对于营养性贫血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铁摄入不足,应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果是铁吸收障碍,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是铁丢失过多,应治疗相关疾病,控制失血。同时,还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来预防和治疗营养性贫血,如多吃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肉类、蛋类、绿叶蔬菜等。如果贫血严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药物。
对于孕妇、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应注意预防营养性贫血。孕妇应注意补充富含铁和叶酸的食物,同时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和纠正贫血。婴幼儿应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老年人应注意饮食多样化,适当增加运动量,以预防营养性贫血的发生。
总之,营养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过合理的饮食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如果出现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