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手足口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如发热、口腔溃疡与疼痛、手足皮疹、恶心呕吐、头痛嗜睡、指甲脱落等。
1.发热
手足口病初期,患儿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能达到38℃左右,但也可能更高。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感染的一种自然反应,有助于清除病原体。在手足口病中,由于肠道病毒的感染,患儿的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导致体温升高。
2.口腔溃疡与疼痛
患儿的口腔黏膜会出现散在的水疱,这些水疱很容易破溃,形成溃疡,导致患儿口腔疼痛,进而影响进食和吞咽。肠道病毒在感染口腔黏膜后,会导致黏膜细胞受损,进而形成水疱。水疱破溃后,会形成溃疡,暴露神经末梢,从而引发疼痛。
3.手足皮疹
手足口病典型的症状之一是手足部位出现皮疹。这些皮疹起初可能是红色的丘疹,随后转变为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皮疹通常出现在手心、足底、臀部等部位,有时也可能蔓延到躯干和四肢。肠道病毒在感染皮肤细胞后,会导致细胞肿胀、变性,进而形成丘疹和疱疹。这些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但会影响患儿的外观和舒适度。
4.恶心呕吐
部分患儿在手足口病期间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肠道功能紊乱所致。肠道病毒在感染肠道细胞后,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分泌功能,从而引发消化道症状。
5.头痛嗜睡
少数患儿在手足口病期间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嗜睡等。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神经系统受损所致。虽然手足口病主要侵犯皮肤和黏膜,但在少数情况下,病毒也可能侵犯神经系统,引发相应的症状。
6.指甲脱落
在手足口病恢复期间,部分患儿的指甲可能会出现脱落的现象。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指甲基质受损所致。指甲基质是指甲生长的基础,当受到病毒感染时,基质细胞可能会受损或死亡,导致指甲无法正常生长,随后脱落。虽然指甲脱落会暂时影响患儿的外观,但新指甲会逐渐长出,恢复正常。
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患儿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