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心衰需综合治疗,包括药物、器械、生活方式调整等,定期随访很重要。
心梗后心衰是心梗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一旦发生心梗后心衰,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等。
1.药物治疗
利尿剂:可消除水肿,减轻心脏负担。
ACEI/ARB:改善心肌重构,降低死亡率。
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
正性肌力药: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适用于急性心衰患者。
2.CRT
对于LVEF≤35%、QRS时限≥120ms的患者,应考虑CRT。
CRT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3.ICD
对于心梗后心衰、射血分数≤30%且预计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存活风险高的患者,应植入ICD。
ICD可预防猝死,提高生存率。
4.其他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控制心律失常:积极治疗房颤等心律失常。
心脏康复:包括运动训练、心理支持等,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5.定期随访
心梗后心衰患者需要定期随访,监测心功能、药物副作用等。
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心梗后心衰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定期随访,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